web 2.0系统的Cache化

已经有很久了。几位同事不断的跟我谈论着做静态化内容的改造。由于我们系统和用户的增涨过快,大量的web 2.0产品都面临着用户的增涨过快,极大的消耗了服务器资源。当年的三板斧的静态化板斧又冲上来了。但是显然,将一个动态的web 2.0系统做成一个静态化的系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我认为大量的人力资源消耗在这件事上显然不值得。这里记下自己尝试着需要记录的为动态加入 Cache功能的要点。 先来看看新浪的blog首页和我的页面: 访问http://blog.sina.com.cn的首页,它返回的Header如下: HTTP/1.1 200 OK Date: Mon, 09 Jul 2007 11:26:19 GMT Server: Apache/1.3.37 (Unix) Cache-Control: max-age=600 Expires: Mon, 09 Jul 2007 11:36:19 GMT Last-Modified: Mon, 09 Jul 2007 11:15:11 GMT ETag: “451ed-4d003-469218bf” Accept-Ranges: bytes Content-Length: 315395 Content-Type: text/html 访问http://blog.sina.com.cn/hdcola,它返回的Header如下: HTTP/1.1 200 OK Date: Mon, 09 Jul 2007 11:28:01 GMT Server: Apache/1.3.37 (Unix) Cache-Control: no-store, no-cache, must-revalidate, post-check=0, pre-check=0 Expires: Thu, 19 Nov 1981 08:52:00 GMT Set-Cookie: SessionID=xxxxxxxxxxxxxxxxxx; path=/ Pragma: no-cache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Content-Type: text/html...

2009-03-21 · 1 分钟 · admin

Web2.0萌发“纳斯达克”冲动

焦集瑩 新京报 继博客网、天际网、中国博客网等知名网站成功融资千万美元之后,SN类型的网站也开始获得风险投资青睐。碰碰网高层日前告诉记者,他们已获得软银亚洲的1250万美元风投,该公司高层同时披露了一个引人关注的消息———计划于两年内登陆纳斯达克。如果成功,该公司将成为国内首家登陆纳市的Web2.0网站。而在此之前,博客网高层也公开表示,他们上市的目标已经盯准了纳斯达克市场。 Web2.0澄清盈利模式 就在半年之前,Web2.0公司的盈利模式还曾广受质疑,业界认为其模糊的盈利问题一直都处于瓶颈之中,缺乏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之后博客网创始人方兴东率先对此做出澄清,“Web2.0模式的网站目前盈利模式可以有三方面,一是传统资讯频道广告业务,二是各类无线增值业务,三是社区用户的增值服务。”而浩天公司认为,无线资源结合线下执行,可形成一条贯穿线上、线下和无线的三位一体的影音娱乐交友产业链。不久之后,3G商用,web和wap进一步结合,这一产业链将成为2.0网站的盈利解决方案之一。 作为垂直型专业网站,碰碰网等公司打造出的“兴趣+交友”类型SN社交网站,在经营方面也探索出了一种崭新的经营模式:WAP2.0+ Web2.0,将无线资源与SN交友结合在一起,率先解决了Web2.0的盈利瓶颈。 碰碰网之前,国内另一著名的SN网站天际网也获得了风投的青睐,“此类网站主要以个人信息为主,针对不同的职业和服务需求而建立,模式十分看好。”天际网总裁林峯告诉记者,该公司目前也已经获得AOL、高盛、新浪、易趣等公司的创始人的投资。 不仅如此,他还表示,IDG这样的大型风险投资机构也在私下里与其沟通过,IDG正在密切关注Web2.0模式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一旦前景理想,很有可能进行投资。“2006年,Web2.0模式将彻底改变互联网的格局,进而获得更多的资本市场青睐。” “只去纳斯达克” 根据业界统计,2005年全球有20多亿美元风险投资流入中国,很多美国顶级风险投资商准备将20%-30%的资金投入中国市场。大量资本的流入将重新塑造中国互联网新格局。正是在广泛的风险投资支持下,这批Web2.0公司也纷纷萌发了上市的冲动。 “融资之后最根本的就是制定长远战略,也就是我们刚刚发布的新生活方式战略,不是转型,而是战略提升。 Web2.0的总体方向没有变,以博客为核心业务,通过系统和产品的升级,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发表和网上日记。”博客网董事长方兴东称,上市目标地点只锁定纳斯达克。 无独有偶,希望借鉴美国同类公司成功案例的中国博客网等公司,也都在蓄势待发。“Web2.0公司的上市冲动已经空前高涨起来,或许是看中了百度沾光Google的缘故,他们认为有着成功先例的美国股市是最好的去处。”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2006-02-05 · 1 分钟 · admin

IBM Google等巨头联手支持Open Ajax计划

IBM、Google、雅虎、甲骨文等IT巨头联手支持Open Ajax计划,旨在推广一种名为“Ajax”的新兴的Web开发技术。 道琼斯新闻:IBM、Google、雅虎、甲骨文等IT巨头联手支持Open Ajax计划。IBM、Google、雅虎、甲骨文和BEA系统等许多高科技公司宣布共同支持一个开源软件计划,旨在推广一种名为“Ajax”的新兴的Web开发技术。 IBM在星期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个新的“Open Ajax”计划旨在推广Ajax通用的兼容性的潜力以及很容易结合到新的和现有的软件程序中。AJAX是“异步JavaScript和XML”的缩写字,是一种快速创建互联网应用程序的方法,其响应速度比传统的网站快得多。这种技术能够让网站更新一个网页的部分内容,而不必刷新整个网页。Ajax网络应用程序还能够验证输入到表格中的数据,而不必等待服务器的验证。 然而,这个技术需要大量的软件工程资源并且缺少开发工具和实施工具的广泛支持。“Open Ajax”计划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IBM计划向开源软件开发环境Eclipse Foundation和免费的火狐浏览器的开发者Mozilla公司捐献自己的一些软件。Ajax技术开发的所谓的丰富的互联网程序与Adobe系统公司的Flash技术进行竞争。而微软正在开发自己的名为“Atlas”的Ajax开发工具。

2006-02-03 · 1 分钟 · admin

东拉西扯:中国企业为什么对Web 2.0没兴趣

Web 2.0对企业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组织等方面的价值,这里就不说了,单说说对企业处理公共关系的价值。 以前,企业很难直接面对用户和市场,他们往往需要绕道媒体,通过媒体向用户传达企业的声音。这一点在中国尤其明显,在很多企业的观念中,公共关系不就是跟媒体打交道的艺术吗。所以PR经理的主要职责,无非是上稿、撤稿,请媒体的“朋友”吃吃饭,逢年过节关怀一下。在话语权掌握在媒体手中的时候,这么做也许是有效的。但随着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内容发布权越来越平民化,也许要不了多久,这些企业就会发现,他们可以撤掉网媒上的某篇负面报道,但他们越来越难以封堵众多讲话的嘴。比如最近这起汉芯涉嫌造假事件,互联网最终将让当事各方越来越被动,就像三年前的SARS事件。 潘欣曾经写过一系列“网络营销2.0”的文章,针对的就是国内企业在Web 2.0浪潮中的集体失语。既然连普通网民都懂得借助新的互联网工具,来表达,来沟通,国内企业对这些工具的漠视,是难以理解的。 我们可以看看,跨国公司是如何利用Web 2.0工具,与外界进行对话的。Google不但有官方blog、新闻blog,几乎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独立blog,Google的很多员工,一直都是最积极的blogger。微软、Yahoo!、IBM、Sun等,也都尝试通过blog直接面对用户和媒体。微软的CTO、Sun的总裁,都有自己的blog。另外,微软的官方新闻、技术资讯也都提供RSS供订阅。 当企业开始与用户直接沟通的时候,就像个人因写blog而变得真实一样,企业也同样不再是只会发公关稿、只会自我吹嘘的死板的旧形象了。根据Google官方blog的报告,去年下半年,Google官方blog共有430万独立访问者,870万pageviews。访客来自世界各地,例如5.3万访问者来自土耳其,16万来自法国,3万来自泰国。去年一年,Google通过官方blog,发布了38个小技巧,宣布了77个新产品和服务,回答了17个有关政策和法律的问题。此外,还邀请了11名客座blogger,撰写了40个有关Google日常生活的帖子,19个有关国际问题看法的帖子。Google的官方blog,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媒体。 在李开复与微软的官司中,Google也通过建立“Google与李开复博士”这个blog,陈述事实,传达看法。 善用Web 2.0工具,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国内企业之所以对此无动于衷,除了对这些新工具的了解有限之外,我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规范的操作太多。因为很多东西没有办法放到阳光下,企业对这种开放式沟通就很忌惮。倒是很多互联网创业者,已经娴熟地掌握了Web 2.0的沟通技巧。 我有一个基本判断,透明度通常和企业自身的干净程度成正比。那些总是喜欢通过媒体发软文、搞公关、作秀造势的企业,内部多半问题成堆。而那些敢于赤裸裸站在用户面前的企业,更值得信任一些。这跟企业大小无关,在IT界,没有比微软、Google更大的企业,微软、Google能做,你怎么就不能做? 转自http://blog.donews.com/keso/archive/2006/01/27/709596.aspx

2006-01-27 · 1 分钟 · admin

让Web2.0成功商业化

原文:Making Web 2.0 Commercially Successful 作者:Dion Hinchcliffe’s Web 2.0 Blog 从这周末的主流媒体讨论可以看出,比起原先疯狂投机的.com,Web2.0在更好的、更健康的繁荣兴起,我花些时间思考了Web2.0软件成功商业化的方法。当然,大多数Web2.0通常采用合并和收购的模式起家的。在这种模式下,通过那些独一无二的,炙手可热的特性,吸引大量的基础用户来构建一个成功的服务,这样你所投资的就物有所值,而且基础用户对你的关注程度也会吸引买家的眼球。 但是人人所知的,你如何使用Web2.0的观念来获得商业成功呢?确实,Google、eBay,还有iTunes显示出他们可以成功的能力,但是知道所有可行的方案还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你模式完全不同于Google的广告模式或eBay和iTunes的付费使用的模式。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令人着迷的。探索各式各样通向成功商业化道路也就是关于Web2.0诸多故事中的重要的一篇。 ZDNet的Phil Wainwright 目前列出了从随选软件服务中产生收入的通用方法。他所列举的主流盈利模式,通常都是商业化Web2.0公司提供的软件服务。 这些仅仅指出如何针对你提供的服务来获得商业利益的方法。在Web2.0时代,获得成功不仅仅靠网上收入,你得分享你的市场。保持成功你还需要留住无比重要的用户,这样你才可以继续获得投资者,并丰富你的数据,保证比后来人作得更好。还需要在网上提供最好的内容和功能,并能够确保坚持下去。而且这也是商业化成功需要面对的下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我所悟,至少有4种方法让你的内容或功能与众不同。那就是专利技术、难以再生的数据资源、具有版权的内容,以及机密的程式。 commercial web 2.0 如果你看看Web2.0世界里的大腕儿,他们都或多或少的具有这些机制,使得你使用他们的服务。iTunes的音乐和视频库(具有版权的内容)、Google的搜索引擎(机密的程式和专利技术)、或del.icio.us提供internet上最好的书签(难以再生的数据资源)。而眼下,像Wikipedia使用开源数据库不再局限于具有版权的资源,你可以预计在Web2.0世界里,专利将会变成一个愈来愈重要的因素。就像发生在80年代和90年代末的每个计算机的大革命,没完没了的法律争斗来证实到底谁想出了最好的点子,你可以目睹Web2.0将在未来的5年到10年内关于内容和功能的合法保护发行版权上Web2.0大腕儿们的争斗。 实际上,专利现在被理解为一个公司固有价值的一个完整部分,而且在近几年由于大量软件专利授权的节节攀升,软件专利法案成长得特别快。如果诸多玩家通过使用专有的技术来并巩固他们的霸主地位,那么这场争夺的结果将很有可能终止Web2.0的革命。 你如何认为呢?Web2.0公司会采取专利保护手段来获取长久的胜利么? (indigo, sirtoozee 翻译整理 出自“blog中文翻译”) 转自:http://technorati.com

2006-01-27 · 1 分钟 · admin

2005年web 2.0十大事件

原文标题和地址:Top Ten Web 2.0 Moments of 2005 作者:Richard MacManus 12.15 2005年web 2.0十大事件 2月,Ask Jeeves收购 bloglines ,类似的还有AOL收购weblogsinc. Alexa开放Web搜索数据库 6月底,微软宣布在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中支持RSS,11月又宣布推出SSE Ajax。其实ajax并不是什么新技术,不过ajax这个词却是今年首次出现的,源于Jesse James Garrett 2月的一篇文章Ajax: A New Approach to Web Applications 9月,Memeorandum新版上线,digg崛起也值得关注 11月,Google Base登场,有人担心它会成为craigslist or eBay killer,不过我基本没用。 4 .Yahoo3月收购Flickr,7月收购Konfabulator ,12月收购del.icio.us,动作当真不小。 eBay9月收购Skype。引人注目的是收购价格:26-41亿美元! 微软11月宣布Live战略 web2.0大会 (doubleaf摘译并点评) 转自:http://technorati.com

2006-01-27 · 1 分钟 · admin

你需要什么web2.0服务?

今天距herock邀我一起做web2week正好一月零2天,惭愧的是,这一段时间什么都没写。今天中午和herock吃了顿饭之后,这种愧疚感更加强烈,于是决定写点东西。 但是,我对web2.0--其实我并不十分愿意称之为web 2.0,而愿意像zhanbin那样,叫它变化中的互联网--的看法很粗浅,只能先说说国外牛人的观点,中间会有一些我理解上的误差,各位看官敬请指正。 TechCrunch.com的Mike Arrington 上个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10种希望但目前尚未出现的web 2.0产品(由于距写作时间已有1个多月,因此其中一些愿望实际上已经有人帮他实现了) 1:更好和更便宜的在线文件存储(Better and Cheaper Online File Storage)。 我认为”better”中应该至少包括以下两点:faster, more convenient。 虽然以前曾看过keso等人强调的网络存储的重要,但在前一阵电脑崩溃之前,还真没意识到这种重要性。由于操作失误,我电脑所有分区都被格式化了,当真欲哭无泪。 不过还好,bloglines保存了我所有feeds,信件都在Gmail里,自己比较喜欢的照片都在Flickr里,365key/del.icio.us保存了喜欢的文章收藏。如果再说起来的话,QQ的网络硬盘还保存了我以前的IE收藏夹和一些照片。要不, 我真的就该郁闷死了。 Mike Arrington在文章中认为,在线文件存储应该可以通过鼠标拖放等傻瓜式操作实现,同时所有文件应该有RSS地址和标签(Tag),这样便于日后查找和分享。文件还应该有一个永久URL(permanent URL),当然定期备份也是个很重要因素了。 其实,现在已经有了不少在线的文件(文本)存储服务,例如writely、Openomy、Numsum等,不过速度还是个大问题。我希望有一天,电脑不需要硬盘,不需要操作系统,一切借助网络均可自由实现,这一天相信不会太远,等着Windows Live吧。至于这些服务要不要钱,我个人倒希望付费,只要服务商信誉足够,我不相信免费午餐会持续一辈子。 (说到这里,我突然希望现在的Windows里也能加入Tag特性,这样我就不用辛苦找某个文件了,要不baidu/google的硬盘搜索也可以支持tag啊。。。) 2 Blog/网站的邮件列表 Blog/website Email Lists 他这里提出的实际上是通过Email订阅RSS,他抱怨feedblitz不行。提到这个问题,我觉得rssfwd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无法实现他的要求:统计功能。 Portable Reputations Arrington 提到了ebay的反馈机制,他指出这仅可以在Ebay内部实现。他希望在整个网络范围内,有一个信誉认证的体系。也就是希望能通过网络实现共享信誉数据,不过这似乎是个问题,哪个公司愿意无偿提供自己的数据?而且这涉及到隐私问题。 Arrington 说,opinity.com可以比较接近他提出的Portable Reputations。 Tailored Local Offers (via RSS) 这里说的是通过RSS买东西? Facebook, in other countries 中国facebook的翻版?xiaonei也许算,不过我是没办法注册了。 Free Music 免费音乐 他认为总有一天,音乐会合法的免费(legally free),我对此倒不抱太大希望。不过也说不定,现在不就有了以creative commons协议发行的 唱片&书了么? Open Source Yellow Pages 开源黄页 千万不要告诉我是ucloo.com/啊,汗一个。yellowwikis也许算,不过中文版目前基本荒芜,希望有心的网友能像支持维基百科一样支持维基黄页,黄页应该不涉及政治问题吧,只要不把中南海电话公布出来。。 Podcast Transcriptions 这里谈到的实在是个新兴工种:抄写podcast,因为很多人没时间也不想去一一听所有podcast,而搜索引擎又目前无法索引podcast,因此他建议人工挑选。他说的应该就是podtranscript、castingwords这种网站吧。不过,我觉得在中国没啥前途。 今年google招聘抄录员是不是有啥用意呢,而且yahoo也已经推出了podcast搜索。 Decentralized Review Aggregation 通过Rss、tag聚合用户对某产品的评价...

2006-01-27 · 1 分钟 · admin

2006年十大web2.0预言

又到年关,又是一个总结和预言的时候。我不喜欢预言什么,永远牢记孔夫子的教诲:述而不作。还是转述别人的预言吧。 blogherald,某些人或许会将它翻译为博客先驱,怎么叫无所谓,我也不在乎。这个网站昨日(12月27日)发表了一篇2006年十大预言,这里给各位一一道来。 十大预言 Technorati将被收购。Technorati大家该不会陌生吧。在没看内容之前,我私下认为Technorati应该被Yahoo!收购,居然blogherald和我想的一样。Yahoo!看样子注定要成为Web2.0killer了。只可惜Flickr和Del.icio.us被收购后三天两头宕机,yahoo还得多注意才是。 SixApart不会被出售。blogherald预言SixApart可能在2006年进行IPO(首次公开募股),然后在Nasdaq上市,预计市值将达到2亿美元! Nick Denton将出售Gawker Media。尽管Nick Denton曾多次声明不会出售Gawker Media,不过世事难料,就像大多数人想不到mop收购donews一样。 MSN Spaces用户将超过1亿。这个似乎可以实现。 blog数量将达到4亿。今年7月,blogherald的统计数据是:全球大约有7000万个网志。 blog网络将得到巩固 blog广告将(再次)繁荣 针对blog的规则将更多。这个,我想中国blogger最有发言权了。 政治blog将继续失去在blog圈的影响力。 将新出现150家web 2.0公司,但是将以全军覆没告终。 来源 Technorati : web2.0, website skii, 收购, 预言

2006-01-27 · 1 分钟 · admin

Web2.0创业的10条戒律

Evan Williams是Blogger的创始人,也是podcast服务网站Odeo的创始人和CEO。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列出了Web创业应该遵循的10条戒律(Ten Rules for Web Startups),摘录并评注如下: 收缩:专注于一个尽可能小的可能存在的难题,而你又能够解决这个难题。不要想着什么都做,贪多嚼不烂,搞不好就成了模仿者。小可以变大,船小好调头,小可以带给你很多优势,缝隙市场可以变成一个大市场。不要试图把1亿上网用户都当成你的用户,没用,能真正解决一部分用户的一部分需求,就足够你玩儿的。 差异:要记住很多人都在做着跟你一样的事情,而其中一个是Google。在这个市场上,专才比通才有用。不一定要做多么领先的事情,寻常的事情你同样可以做得跟别人不一样,比如Google。起名字也不要用那些通用词汇,比如像博客网、中国博客网、亚洲博客网、世界博客网之类的,太多了没人分得清谁是谁。 随意:随意的网络要大于刻意的网络,因为人们还要生活。创建一种服务让它适应并对人们每天的生活有所助益,而不要要求太多的承诺或改变他们的身份。放轻松,很多时候,偶然的需要让你的服务更有价值,就像Skype上偶然发生的对话。既然生活本身就是随意的、偶然的,不要总是试图限制用户。 挑剔:这一点适用于很多方面:服务的特性、员工、投资者、合作伙伴、记者采访等等。如果感觉某样东西不太对劲,就放一放。Google最强大的力量之一,就是他们乐于对机会、快钱、可能的雇员以及交易说不。但很多人太心切,太怕错过这村没这店,所以往往来者不拒,最终将会后悔。 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体验就是一切。你的整个公司都必须建立在这上面,如果你不懂什么叫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赶快学,雇用懂的人。把对的特性做对,远超过添加一百个特性。Ajax是为了让网站更互动,而不是因为它很性感。API是为了让开发者更容易为用户增加价值,而不是为了去取悦geek们。 自我本位:伟大的产品从来都是来自一个人自身的渴求。创造你自己需要的产品,成为你自己产品的用户,雇用你的产品的用户,按你自己的愿望改善它。另一方面,避免在费用、用户、或者有可能妨碍你改善产品等方面,跟大公司做交易。因为你小他们大,你很难说不。 饥渴:有选择永远好过没选择,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收入。要为你的产品设计出收费模式并在6个月内开始有进项,这样你才会有市场费用。而且,有收入也会让你在融资或收购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不过在中国可能没这么简单,为了赚钱而让服务变形的事总是在发生着。 苗条:保持低成本是一种Web创业智慧。能使用互联网上现有的服务,就不要花钱买。如果你希望被大公司收购,就更不能让自己显得很庞杂,小公司更容易被收购。Tim O’Reilly说过,如果你看到一家公司在市场活动上花很多钱,你可以肯定地知道,这不是一家Web 2.0公司。充分利用互联网现成的资源,也是一种能力。 灵活:要学会改变计划。Pyra最初要做的是一个项目管理程序,而不是Blogger。Flickr最初要做的是游戏。Ebay最初也只是想销售拍卖软件。最初的设想几乎永远都是错的。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是对的,很可能撞上南墙。要把创业过程,变成一个BETA过程,不断debug,不断调整,不断改进。 平衡:初创公司是什么样?目光迷离、睡眠不足、垃圾食品充饥、咖啡提神……还有呢?要知道,自然要求健康的平衡,当平衡成为你的公司的一部分,你就拥有了一样秘密武器。需要玩儿命,也需要玩儿。一个充满活力的平衡的团队,也会给人更多的信任和期待。 谨慎(这个是额外的奖励):不要拿上面的戒律当成金科玉律,凡事总有例外。 转自:http://technorati.com

2006-01-26 · 1 分钟 · admin

熊川:WEB2.0商业模式才刚开始

三联的尚进见多识广,Y经常说:”web2.0,没戏”! Y一幅言之凿凿的样子,不由得你不信。 最近有空反思了一下web2.0的商业模式,分析如下: 一、RSS有商业模式吗?(feedburner、feedsky网站有商业模式吗?) 这个问题看上去有点可笑,但事实上,这一直是feedburner饱受争议的地方。 feedburner为大量的RSS源的提供统计、优化和管理,而且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建立RSS广告的商业模式。 虽然feedburner看上去似乎可能产生商业价值,但我认为这种模式也可能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 1、所有人都在讨论长尾,但一个真正的长尾也许是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技术支撑的。feedburner其实是很难产生一个真正的长尾的,虽然看上去很像。如果说pagerank可以产生长尾,那么feedburner的统计和分析实在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2、feedburner是以出版者中心的,而目前为止,所有成功的网络巨头都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服务,而feedburner试图为少数高端用户服务,但众所周知,这部分高端用户都是”蛀虫”,他们是互联网上最难为服务买单的人。 3、到目前为止,feedburner没有显示出任何真正独创性的技术。 4、到目前为止,feedburner真正挣到的钱应该极少,我不相信有多少人会为feedburner的smooth服务而付费,就算有,那也太少了,而且与”搏傻”原则背道而驰。 5、目前为止,feedburner没有提供任何信息交叉,它即没有检索,也没有分类,甚至连按字母表排列的feed索引也没有。也许正是这样,大家乐于使用feedburner,它实在让人放心,它不会把你的东西拿着像新浪或者BOKEE一样随意使用内容源而不会给内容源的创造者任何收益。 这些态度使feedburner看上去不象一家会短期内挣钱的公司,它象一家值得你信赖的邮局,为成千上万的内容源提供RSS的渠道优化和增值服务,而且绝大多数服务是免费的。 RSS的确很有前途,但它只是基础,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有待时日,feedburner和feedsky网站无疑都是很”无私”的公司,为大家提供服务,不辞辛苦,值得表扬。 微软就聪明得多,知道RSS是好东西,而且有助于它打败GOOGLE(因为RSS可以很大程度上越过搜索引擎,建立信息源与受众更为直接的联系),微软轻松推出了SSE,完善RSS体系,为这个还有待完善的体系加上最后的砖瓦,并且为在windows体系中建立更好的应用做好准备。 二、BLOG有商业模式吗?(BLOGCN、BLOGBUS、DONEWS) 这个问题估计已经讨论了10的N次方回了。 简单理解,BLOG就象邮箱,和RSS、SNS等WEB2.0技术一样,是基础服务,但门户光有邮箱能挣钱,能上市吗? 无线增值算一种赢利的模式吧,我估计所有BSP给VC的计划里都把这当成赢利模式的一种了吧,但BSP们还没做大,就有一帮SP开始直接推”移动BLOG”。 想想当年邮件服务商怎么收钱,SOHU们刚开始不是也打出移动邮件之类的口号吗? 不可否认,刚开始收了一些钱,但后来呢? 邮件是种基础服务,它主要是聚集人气,门户们今天猛推自己的BLOG不也就是图个人气吗,他们对BLOG的理解比BLOGCN、BLOGBUS、DONEWS更深吗?不见得。 但门户们可能更容易把人气转化为钱,因为它有很多信息可以交叉,很多服务可以增值。 这才是最要紧的,这也是为啥BOKEE赶着要平台化的。 三、SNS有商业模式 不管是LINKIST、天际等号称专业人士的,还是CYWORLD这样交友保持圈子的,还是圈网中国这样四不象的,都还没有找到足够好的商业模式来挣钱。 想学CYWORLD的也许会遇到QQ,QQ就是中国的CYWORLD,而且比CY好十倍,除了延时性这一点做得不够好。如果QQ的ZONE能有所进展,CY在中国不会有什么前途。 四、不管好坏,有商业模式的: MYSPACE: 把BLOG和SNS结合起来,把明星和娱乐当成tag来组织分类用户,绝对是值得灵活学习的榜样。 商业模式?说不上吧,但人气烘得旺,好卖。 Flickr 又一个成名web2.0优等生,把一个图像在线存储用多种web2.0方式结合得比较完美,当然好卖。 uuzone: 把各种元素结合得不错,一直在变化。 问题是:一上来就告诉我”朋友圈+小圈子+在线像册+在线编辑+与众不同的BLOG+手机轻松玩转+高品质IP电话+费用全免” 商业模式?着急挣钱的心态已经在页面上显露无疑,堆积的服务是否缺乏主线,搞不懂这网站到底是干么子的。 baidu贴吧 不少人觉得这是百度最好的产品,结合BBS和tag、搜索,满足了一批低端用户的需要。 商业模式:用tag分好类的受众无疑为广告提供了更精确的目标,也为提供进一步细分受众的服务起到帮助。 网摘: 能再快点吗?365key如果能再快点我就用,几次试图使用都因为太慢而放弃。 商业模式:如果google的网摘够快够好用,也许会很喜欢这一工具,因为的确面临保存大量资料的问题,但本地搜索似乎已经完成了部分网摘的功能,微软也可能进一上完善这一功能。 Delicious 它过于高估用户分享的热情,RSS及OPML应该会完全取代它。 豆辨: 它的确有商业模式,虽然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过于精巧,难于长大,但不排除作者能够有新的开发计划将其放大。 用书和文化产品做tag来分类用户,结合了BLOG的元素,但又有一定主题,SNS也能很好的融合。 用了一阵,没什么互动的感觉,人气有待发展,显得高端,人气可能受影响。 五、总结一下: 国内BLOG、SNS、RSS等web2.0主角都还缺乏真正的商业模式,单纯做BSP是没有模式的,单纯做RSS也是没有模式的,单纯做SNS还是没有模式。 商业模式是十分灵活的,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在商业上要有独到的东西。 首先要好用,为用户提供某种服务,解决其实际需要,并由此吸引到相当高的人气。 从目前”成功”的一些web2.0公司看,被收购的居多,BLOG、SNS的都有,但BLOG、SNS的前途还是很远大的,因为它们远未定型,从一些基础的出发点看,它们的变数还很大,绝非只是目前看到的”有影响力的个人媒体”。 RSS的前景也是很有想象空间的,虽然前面对feedburner目前的模式进行了质疑,但它与BLOG、SNS、电子商务的结合,可能产生出更具互动性、更具原创性的新型商业模式。 它需要技术、想象力、理论思维的结合 转自:http://technorati.com

2006-01-26 · 1 分钟 · admin

web2.0时代tag网址大全

Glendor试图解决深层的web问题. RawSugar是一款刚刚发布2个月的社会性搜索引擎, 内容来自于用户的贡献和智慧. 公测2个月来, 已有135000个URL被Tag.功能:1. Tag, 用户可以对任何URL进行TAG, 以方便即时查找此URL;2. Publish, 用户可以发布自己的目录(Directory), 并与其他用户共享;3. Search, 用户可以根据主题, 组别, 和成员进行搜索. Kayak是一个专业搜索网站,提供机票、酒店、汽车租赁等搜索服务 Jookster是一个2.0的新颖的搜索引擎, 它优先对有用户经过bookmark的页面进行关键词的分析, 然后将这些页面置于搜索结果的首要位置, 其他一般的搜索结果页面紧随其后.该服务的核心是, 当你执行搜索的时候, 你还可以把搜索结果跟你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bookmark过的页面联系起来. LibraryThing是一个给书tagging的网站. Podzinger能搜索播客的搜索引擎, 通过文字或术语搜索, 可以在线播放此播客或下载. 采用了BBN技术! Listal, 该站还可以给DVD, 游戏和音乐打TAG. 如果光是给书打TAG的话, 还是建议使用librarything. Gada.be最近对URL结构进行了调整, 以让内容更好地倍搜索引擎收录. 这款基于tag的搜索引擎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很快成了网民进行研究搜索的工具站点, 特别在图片搜索领域! tagalag是一个通过朋友的邮件地址Tag朋友的一个网站. Tag朋友, 发展朋友关系, 结合博客, 相片功能, 和RSS 推广自己, 并不断发现志同道合者. 个人资料中包含有地理信息. Technorati Currently tracking 22.9 million sites and 1.8 billion links.Technorati is the authority on what’s going on in the world of weblogs. Tagworld乍一看有点类似Myspace和 Tagged, 其实它的功能远远不止这些!...

2006-01-26 · 1 分钟 · admin